免费发布信息
第一雅虎网 » 站长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快讯 » 文章详细

百度“被黑”时李彦宏的小故事:办公室里反复听《十送红军》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次数:1006次 发布时间:2013-10-24

百度“被黑”时李彦宏的小故事:办公室里反复听《十送红军》

有人说,优秀的技术工程师,不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更不一定是优秀的企业家。从硅谷技术人才,到全球最大中文网站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李彦宏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偏见”。

当年,怀抱着“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放弃海外大公司核心工程师的工作和丰厚待遇回国创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把一家只有7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员工超过1.5万人的全球最大中文网站和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的发展,让李彦宏成为众多年轻人创业的榜样。我们不仅要问:他是怎样做到的?

正如世界遵循着“混沌—简单秩序—有机化”的发展轨迹,企业管理也呈现出相似的三种状态。与“混沌”相对应的是“混沌化管理”,即企业组织混乱,几乎没有管理,生命力短暂;与“简单秩序”相对应的是“机械化管理”,即企业建立起规章和组织制度,却制度僵化,官僚主义盛行,生命力脆弱;与“有机化”相对应的则是“有机管理”,企业内部有秩序,却不僵化;不需要严格控制,能够达到有序和谐状态。这种管理方式下的企业,具有极强的进化能力、生命力和竞争能力。

李彦宏正是运用有机管理,尊重信任人才,以理想或使命作为驱动力,以民主参与的方式激发员工创造力和行动力,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进而成就了百度。

管理就是寻找人才

对很多企业家来说,管理可能意味着管人,对李彦宏来说,管理首先意味着找人,找人才,找最优秀的人才。

李彦宏深谙现代企业竞争之道。得人才者得天下,与技术、市场等要素相比,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引进并聚集优秀人才。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百度”这个名字的来历,也是李彦宏在寻找优秀人才时的态度。

创业前,理性清醒的李彦宏,就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分析。他明白,自己是一个低调的“技术人”,需要具备人脉资源、市场开发能力的人做互补。于是,人脉资源丰富、曾在两家跨国公司任高级销售经理的徐勇,进入他的眼帘,成为他的不二人选。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彦宏眼光不俗,在百度的融资、市场开发上,徐勇都立下汗马功劳。

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李彦宏变得更加繁忙。他仍然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找人,找最优秀的人,找最适合百度的人。

为得到最优秀的人才,正如同克服某个技术难题,李彦宏秉承“一根筋”的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为获得前联想集团高级公关总监朱光,李彦宏足足等了两年。

为得到最优秀的人才,李彦宏还奉行“宁缺毋滥”的原则,绝对不凑合。2006年和2007年两年,百度爆发人才危机,高管团队接连离职:2006年10月首席技术官CTO刘建国离职;2007年3月,百度副总裁梁冬离职;2007年4月,首席运营官COO朱洪波离职;2007年年底,百度首席财务官王湛生意外去世。

“丢失”人才,他没有阵脚大乱,没有仓促找人替补,而是耐心挑选最合适的人才。朱洪波离职后近一年后,他才把新COO叶朋引进百度;刘建国“出走”两年之后,他才找到新CTO李一男。

可惜两位高调入职者又离职,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者,至今两职位仍旧空缺。同时,李彦宏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CEO,却迟迟未能找到,所以至今仍由自己担任。

为寻找最优秀的人才,李彦宏从不掩饰对人才的渴求,不放弃任何一个吸引人才的机会。在百度大学生校园招聘会上,李彦宏常常亲自出马,不仅举行现场演讲,还亲笔撰写招聘函。

为寻找最优秀的人才,当大部分企业家把眼光放在国内时,李彦宏还把目标扩展至国外。2010年7月,参加全球投资界、科技界巨头的聚会“太阳谷峰会”时,李彦宏在硅谷设招聘展台,并声称这是一个不设薪资待遇上限的招聘,百度为硅谷的精英们带去的是一张空白支票,“百度愿意为世界上任何一名最优秀的工程师埋单。”

优秀的管理者大致有相同之处,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自己大概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找人才,在选择员工时注重精英人才,在他看来“优秀的人完成工作的能力能抵50到100个一般水平的人”。

企业因人而兴,因人而废。一个企业想做好,没有优秀员工不行。优秀人才释放的能量,多少平庸者集合起来都未必能及。把握住优秀人才,李彦宏也就抓住了百度的发展命脉,让百度迸发出最强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

李彦宏引进最优秀的人才之后,除高薪的物质激励,更是发挥精神激励的强大作用,即高举理想的大旗,感染和激发每一位员工。

驱动人们向前的力量,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种。为保持员工的忠诚度和激情,很多公司采取高薪酬、高福利甚至期权股份等激励手段。但是,当员工的物质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惰性”会重新显现。这是很多企业可能遇到的瓶颈。

此时,精神的激励责无旁贷承担起重担。曾经一度被人们遗忘的理想,犹如向水中投入的一颗苏打,能够让平静的水面再激起波浪。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李彦宏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百度创立源于我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用技术来改变世界,来改变普通人的生活。”李彦宏不仅用理想“牵引”自己,也把这份理想和激情传递到每一个员工,化为他们工作的动力。

2003年春末夏初非典蔓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停工,百度遭遇有史以来的黑客袭击,整整持续3天。当时,公司士气低落。李彦宏在办公室里反复播放一首歌——《十送红军》。红军长征中百折不屈的钢铁般意志,通过激昂歌声传播到百度每一个角落。后来,百度不仅挺过那段艰难的日子,还迎来了技术的春天。李彦宏回忆说:“我每天都可以收到一些用户发来的鼓励和赞许的邮件。”

百度上市之后,公司员工也曾一度因为心理上的满足产生倦怠。对此,李彦宏及时发现,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百度永远离破产只有30天》。

在这篇内部公开信中,他用自己的激情和斗志感染每一位员工,“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身处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年代,我们仍然是一家心中有着远大理想的——小公司。我们要投入全部的精力在提升我们的核心技术,创造出具有更好用户体验的产品!我们要比别人更快地行动,我们要杜绝一切形态的浪费,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公司上市一周年,李彦宏在空间贴出《三百五十里路》的歌词,“三百六十五里路呀,岂能让它虚度?我那年万丈的雄心,从来没有消失过,即使时光逝去依然执着!”李彦宏告诉员工,目前的成绩只是一个新的起步,一个新的征程,百度用搜索改变世界的路还很长!在两周年之际,李彦宏又以《明天会更好》为公司期许,与百度人共勉。

上下同欲者胜。当企业员工上下同心,共同追求一个理想,管理的难度自然降低,还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

执行力就是企业实力

在一日千里的互联网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看来“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原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也表达,“没有执行力,哪有竞争力?”

对于执行力,李彦宏的理解更加直接,即“没有不可能”、“没有任何借口”的高效执行力。

李彦宏以高效率著称。创建百度之前,从1997年年底加入硅谷infoseek,到1998年4月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诞生,李彦宏只用了短短4个月。当时,infoseek高层不仅惊讶于新一代引擎首创性地使用了链接分析,更惊叹于李彦宏高效率的执行能力,因此给予了他近50万美元的期权作为嘉许。

创立百度后,李彦宏又将快速执行力注入到团队中。2000年年初,在北大资源宾馆,百度7人技术团队昏天黑地奋战4个月后,顺利完成第一个项目——为硅谷动力提供搜索服务。在这4个月,百度“七剑客”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李彦宏更是吃住工作全部在这里解决。

2002年,百度开展针对Google的第一全方位技术提升,即“闪电计划”。此时,百度已经从资源宾馆搬迁到海泰大厦,但是“闪电计划”让百度再一次经历当初资源宾馆的“急行军”。参与计划的15人在海泰大厦支起了行军床,滑板、遥控汽车等都成为省时省力的交通和运输工具。李彦宏责无旁贷地担任组长的重担。

11个月后,“闪电计划”全面革新了百度搜索技术,让百度搜索在日访问量、日下载量、网页反应速度、内容更新速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对手,为百度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创业初期,员工数量少,便于提高效率与执行力。当员工增多,效率和执行难免会打折。为了保持高执行力,2012年11月,李彦宏发出一封“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内部邮件。

除了呼唤“狼性”,淘汰“小资”外,他提出“减少管理层级,提升效率”。在百度内部,削减单纯做管理的人数,减少会议的次数。对每件事情,都要有明确的决策人,以防止“扯皮”,及时进行拍板。

理论如果停留在口头上,只是纸上谈兵,唯有落到实处,才能完成预定目标,创造出效益。个人的执行力是办事能力,团队的执行力是战斗力,企业的执行力是经营实力。李彦宏用自己的办事能力,带动起团队的战斗力,从而提升了百度的经营实力。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商家免费入驻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