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是胸膜腔恶性间皮瘤后,我们很恐惧,到西安多家三甲医院诊治,胸水仍控制不住,我们把最后的希望交给冯起校主任,他为我妈赢得治疗的希望,为我们家赢得了希望。”2021年3月11日,来复诊的患者张阿姨的儿子坐在病床上感激的说到。
两度“胸闷、气促”住院 一查竟是“恶性胸膜间皮瘤”
2020年3月初,近60岁的张阿姨,因“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住院半月余,行胸部CT扫描发现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术未发现肿瘤细胞,引流胸水后出院回家。2020年7月再度因“气促”入住当地医院,2020-8-7全麻下胸腔镜胸膜活检术、胸膜固定术,病理提示弥漫性上皮样实体型恶性间皮瘤,并予胸腔灌注顺铂化疗。但患者胸膜肿瘤广泛浸润生长,不适合手术治疗,而化疗相对效果差、副作用大,张阿姨的治疗进入两难境地。
2020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气促,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及家属都很绝望,经过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冯起校主任。冯起校主任经过耐心讲解,详细将疾病诊疗方案及预后转归一一告知后,得到了张阿姨一家的信任,随即确定在冯主任这儿进一步治疗。
光动力治疗(PDT)控制胸水显神威
冯起校主任介绍,张阿姨为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沿着肺部外侧生长的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占胸膜肿瘤的5%。大多数患者因诊断延误,在确诊时疾病已经进展或已发生转移。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预后一般较差,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五年生存率约10%,此前多种临床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据了解,张阿姨反复产生恶性胸水加重呼吸困难,无手术指征,冯起校主任团队对张阿姨的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于2020-11-26为张阿姨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光动力治疗术+左侧胸膜粘连氩气刀治疗术,2020-11-27再次行光动力治疗并清理坏死组织,张阿姨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好转,左侧胸腔积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后续的全身抗肿瘤治疗赢得了机会,张阿姨经光动力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据冯起校主任介绍,肿瘤光动力治疗(PDT)是一项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将可选择性聚集于病灶的光敏剂静脉输注入人体,再利用一定波长的激光,激发光化学反应,直接导致肿瘤组织坏死或凋亡。该技术同既往冷冻、激光、氩气刀、高频电刀等微创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治疗具有特异性高、对正常组织无损伤、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疗效持久、不需反复操作等独特优势,也可联合治疗。已知常用的辐射光波长为630-690nm,而在此波长范围照射下PDT的组织穿透深度为5-10mm,因此PDT可杀灭浅表肿瘤细胞,同时保护下层组织,使其适合治疗表面扩散的恶性肿瘤,比如弥漫性胸膜转移。
治疗前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后 |
治疗中 |
治疗中 |
附:冯起校团队在光动力治疗方面的介绍
光动力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在肺癌及胸膜肿瘤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同既往冷冻、激光、氩气刀、高频电刀等微创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治疗具有特异性高、对正常组织无损伤、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疗效持久、不需反复操作等特点,也可联合治疗。
2019年4月26日,冯起校主任团队进行团队首例肺癌气道内光动力治疗,同年5月10日进行首例胸膜转移瘤光动力治疗,截至2021年3月共进行42例光动力治疗,是全国率先使用光动力治疗肺癌的单位之一,也是目前使用该项技术治疗肺癌、胸膜肿瘤最多的单位之一。2019年10月应邀到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协助支气管镜肿瘤光动力治疗及镜下支架植入,操作完成患者症状立即改善。2021年3月12-13日,成功召开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介入防护与治疗专业委员会胸部疾病光动力治疗研讨会,得到同行的一片赞许及高度评价。
冯起校主任团队开展光动力治疗肺癌及胸膜肿瘤技术均在表面麻醉及镇静下进行,无需全麻及气管插管,患者安全舒适无痛苦,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气管支气管肿瘤、气管隆突肿瘤、吻合口局部复发、气道梗阻、肺癌无法承受外科手术及肿瘤复发等等情况均适宜用光动力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光动力治疗难以控制的恶性胸腔积液、胸膜肿瘤也有较好的疗效,冯起校主任主持的《内科胸腔镜下氩气刀联合光动力治疗胸膜转移瘤的开放、前瞻、探索性临床研究》于2019年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并在研究中。近期研究发现胸膜腔局部使用光敏剂能使照光均匀,同时保护脏层胸膜,疗效显著,节省患者治疗费用。
冯起校 教授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科兼胸部肿瘤内科主任
第二届羊城好医生 岭南名医
中国荣耀医者(呼吸专科奖)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内镜培训基地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胸膜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海医会肺病现场评价培训基地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委员会基层医院工作组副组长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介入防护与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介入呼吸病学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四级呼吸内镜技术评审专家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书籍5部,参编书籍6部,获省市成果奖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