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支教11年的侯长亮今年36岁。他决定告别讲台。侯长亮曾被冠以“广西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称号,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支教生活,收获了上千万点赞,被称为“网红支教老师”。从2011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先后在广西瑶族、贵州苗族和云南偏远山村3个地方支教过。辗转支教11年后,侯长亮决定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务农,开始存钱,为未来的生活做考量。(据10月22日九派新闻)
向阳小学墙上的标语(来源:九派新闻 受访者提供)
结束11年的支教生涯,这样的表述听起来有一些怅惘,但其实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收尾。
2011年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侯长亮没有如预想般去大城市,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怀着帮助更多乡村孩子多读点书的朴素愿望,踏上了支教之旅。每一次,他都是在当地迫切需要的时候来到,在当地代课教师或在编教师到位后就离开,奔赴下一个有需要的地方。每到一处,都是揣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1年的支教生涯,他做到了一名教师的最为纯粹的境界:敬业爱生,无私奉献。如今,由于他支教的小学面临撤校合并,他自己也已经步入婚姻,需要更多地为将来打算,此刻,正是改变人生轨迹,开始新生活的契机。
侯长亮夫妇与学生的合影(来源:九派新闻 万璇摄)
站在侯长亮个人立场而言,他的选择是当然是值得尊重的。当初他的支教本就是满腔热血地自我奉献,其实他曾经考上过家乡小学教师的编制,但因为放不下山区的孩子而放弃,如今基于现实考量,回家多陪陪父母,和曾同为支教老师的妻子一起,尝试编织出新的生活图景,值得我们送上祝福。
侯长亮和雷宇丹的婚纱照(来源:九派新闻 受访者提供)
如果只计较物质和地位,那么侯长亮当然算不上世俗上的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的成功,所有的可贵,所有的伟大,都与物质地位相关联。侯长亮支教的11年,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入很多农村孩子的心底,让他们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他和妻子结婚时,很多教过的学生赶来当伴郎,8个人里有7个上了大学,还有学生也有了支教的想法,想将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传递下去,帮助人,培养人,影响人,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级的成功吗?
在一个又一个条件艰苦,缺少师资的山村学校,他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带着学生办班级周报,搞文艺演出,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更有模有样,建立他们对于学校的基本认知;他们开展基本的美术教育,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的生活,发现家乡之美;他们到处募集课外书,扩展乡村孩子们的阅读量和视野,让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读书,而是真正通过知识提升自我,改变命运;他用短视频记录学生干农活的样子,告诉他们不要害羞怕丑,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他在村子里一家家地走访,劝回辍学的学生,为了说服家长,还帮着干农活,将很多学生都带回了课堂。
每一个细节,每一分努力,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点亮梦想的灯光,为他们插上起飞的翅膀,付出的青春时光,奉献的拳拳之心,绝不可能都没有意义,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更富价值的意义!
很多人对于知识改变命运有狭隘的理解,将之等同于,读书是为了奔个好前途,成为“人上人”。现实而言,有其合理性,但绝不能片面地,将找个好工作作为读书的唯一目的,更不能以是否出人头地,作为读书有没有意义的衡量标准。学习的意义,在于增长智慧和见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铸就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加强自身本领的同时,也能回馈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一意义上,侯长亮这样的支教老师们,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如今,侯长亮在务农和直播带货助农的同时,也依然在关心着乡村教育,平时常常与公益组织沟通,继续为山村孩子们出一份力。而他11年的支教历程,也成为我们了解和关切乡村教育的重要启示。这些年来乡村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又依然存在什么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改进,切身体会过的人,当然更有发言权。也希望众多甘于奉献的教育者的探索和付出,全社会不懈的关注和推动,能带来更多切实的改变,为更多山村的孩子点亮希望和梦想的明灯。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