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第一雅虎网 » 站长资讯 » 社会焦点 » 社会关注 » 文章详细

京剧破圈要上综艺?王珮瑜谈对流量的思考,还在上海师大成立工作室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数:67次 发布时间:2024-04-11

4月11日,王珮瑜在上海师范大学。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师范大学 提供

“1998年,有一次我们在逸夫舞台演出,大幕拉开,给我的刺激非常大。我看到台下观众年纪大的很多,且稀稀拉拉没几个人。”4月11日,王珮瑜在上海师范大学的讲座上回忆起自己做“京剧破圈”工作的源头,“当时我就在想,这些老人将来老得进不了剧场了,我们自己的观众在哪?”

那一年,王珮瑜20岁上下,演得怎么样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脑海中盘旋着一个问题——“这个舞台,这个方寸之地,表演者的身份是否是我这辈子唯一的追求?”

王珮瑜是国家一级演员,是当代杰出的余派老生,在业界,人们亲切地叫她“瑜老板”。更难得的是,她有着多年一线从事京剧艺术普及的实践经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2024年4月8日,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王珮瑜戏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在上海师范大学揭牌,又为她赋予新的使命。

4月11日,“王珮瑜戏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揭牌。

事实上,王珮瑜是上海师大的校友。早在1999年,上海师大与上海戏曲学校曾合作办过戏曲专业班,王珮瑜是当时京剧班的一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工作室后续将开展多个人才孵化项目,如现场指导培训、名师视频录制、衣箱物料制作等,力求在创新中扩大影响,在传承中发掘人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孵化探索更多有效方式和培养途径。

揭牌仪式后,王珮瑜带来了“京剧艺术的当代化探索与思考”的讲座,谈了从艺生涯、京剧破圈、对流量的思考等问题,频频收获掌声。从表演的舞台走到一些综艺的舞台,她曾被很多人质疑,王珮瑜如今认为流量是中性的,“要看流量用在哪,所以我会上自己筛选过的综艺。”

“观演结构在30年间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非常感谢上海师大把我从舞台拉回到学校、讲台,这种身份的切换和转变,我想是每一个有学术和专业理想的演员都梦寐以求的。”王珮瑜谈到,过去自己相当于一直在前线“打仗”,“没有太多理论,太多指导我的工具,我就是一直做一直重复,去做我认为有价值的事儿,那些难而正确的事儿。”

不知不觉,王珮瑜已在圈中近三十年,“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可能缺少的就是多一些人愿意在一件事上一直重复去做,有些事看上去可能没啥大用,但重复到一定的阶段,有可能创新的路径就会出来。”

王珮瑜记得最初在舞台上时,经常拉开大幕,所见皆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拢共加起来七八排,而且这些人你可能都是认识的。当一个表演者只能对着认识的人演,我想我们一定是出问题了。”王珮瑜话锋一转——“当然,我们通过很多的努力,观演结构在这30年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大幕拉开,她经常也会发现,台底下的粉丝多于戏迷,“这可能也是有问题的。”

王珮瑜谈到,在她看来,最好的观演生态应是有戏迷、票友、粉丝,有老人、小孩、中年人,“可能青壮年会想到带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去看戏,可能还有外国人。当大家觉得看京剧不是一个大惊小怪的事,不是一个自我标榜的事时,它才变成一种健康的艺术欣赏门类。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处于这样一个环境。”经过这些思考,王珮瑜决定走下舞台去做普及工作。

王珮瑜还记得,第一次走到群众中去推广和普及京剧,是以茶话会的形式。在场的6位听众中,有律师、老师、美妆博主等,当时讲完后,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在最初的这些分享会中,她经常收到一些又好气又好笑的问题,比如问梅兰芳和梅艳芳是什么辈分关系的。“我觉得任重而道远,我想至少得先让80%的人不会误解梅兰芳跟梅艳芳是一个辈分的人。”

王珮瑜记得,一开始自己不会讲,只知道无论几个人,都要做好准备。给大众讲十八张半、三级韵、戏文的用处不大,因为大家搞不明白这些的点在哪。所以,她就把主要几点写成稿子,每一点再衍生出一些故事,由故事到结论,再来论证她的观点。“从写逐字稿、磕磕巴巴的不会讲,一直到现在,我才可以在这里,跟大家流畅地分享我的很多心路历程。”

此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给她带来了新的思考。

为何要上综艺?

王珮瑜经历了从剧场走到讲台、从老年人走到年轻人后,又进一步试图走到大众的屏幕中。

她承认,从表演的舞台走到一些综艺的舞台,她曾被很多人质疑,说“你一唱戏的,不务正业,天天就上综艺,假装自己也是个明星”。王珮瑜一开始也觉得矛盾,但后来,她领会到一件事——流量是中性的。

“在当今的时代,要尊重流量。”王珮瑜说,“重要的是,要看流量用在哪。所以我会上自己筛选过的综艺,比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跨界歌王、吐槽大会等。”在她看来,这些节目本身的流量和大众关注的程度,给京剧行业及京剧从业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些途径,更便于实现京剧艺术、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播。

王珮瑜在上海师范大学进行讲座。

王珮瑜还用自己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了京剧当代化传播的四要素,包括树立概念、找到观众、生产内容、用好渠道四点。

“京剧诚然是国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我们也要虚心向新生事物、向努力前行的所有人去学习,必要的时候也要借他们的势、借他们的力、借他们的智。”王珮瑜感慨道,“事实上,京剧如果没有当时借势、借力、借智、借政策、借平台、借其他好的艺术,也很难走到今天这样的局面。这是一个轮回。”

京剧如要传承,除了做大众传播,实打实的线下教育,亦是重要。最近几年,王珮瑜及其创办的瑜音社也在线下开设了“京剧小科班”,面向少儿开设京剧普及推广的课程;在此基础上,还新成立了少儿京剧团“瑜音小社”。在“瑜老板”的身份外,王珮瑜也成为了孩子们的“王校长”。“如果说在未来的5年中,我们能够培养出一两千个喜欢戏曲,真心热爱京剧艺术的孩子和家庭,那么这个行业的生态也会发生改变。”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影视传媒学院二级教授朱恒夫也谈到了戏曲教育的问题。他表示,正在进行中的“戏曲进中小学校园”工程困难重重,不少地区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不均衡现象,戏曲教育的持续性堪忧。不过近几年来,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对戏曲教育持续关注、愈发重视,“《中小学戏曲课程建设与改革》系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教材、师资、课时等部分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相信在王珮瑜老师等的精心指导下,能够培育出一批能堪大任的戏曲教育人才,使得中小学戏曲教育之树常青、人才之源不竭。”朱恒夫说。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商家免费入驻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