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第一雅虎网 » 站长资讯 » 社会焦点 » 社会关注 » 文章详细

小包子大梦想 “慢娃儿”们的美好生活随着努力慢慢到来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数:74次 发布时间:2024-08-25

央视网消息:在湖北枝江市有一家特别的包子铺,它的主要经营者是几个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慢娃儿”。为什么叫“慢娃儿”?是因为他们当中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智力发育迟缓。

这家包子铺还有一位特别的“编外成员”,他是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副校长周延清。在他的陪伴下,包子铺已经走过了5年岁月。周老师和他的“慢娃儿”们都有怎样的故事?

清晨7时30分,城市在阳光中渐渐喧闹。但走进“慢娃儿”包子铺的操作间,安静却成了主旋律。没有任何语言交流,每天需要制作的包子种类是用马克笔写到白板上的。

做好一个生坯包子需要和面、压面、包制、发酵等十余道工序,操作间里的3个年轻人仅凭简单的眼神交流就能合力完成,不到半小时,一板包子便被送进发酵设备中。

只有当前厅来了客人,包子铺的安静才会被短暂地打破。今年30岁的柳晓婷是重度听力残疾,从小摸索着学会了看口型读唇语,能够与顾客进行语言沟通,这也让她成为包子铺里唯一的销售员。

包子铺外没有任何显眼的标识,但慕名而来的顾客却有不少,有的甚至是从临近县市自驾一个半小时来的回头客。

顾客胡女士表示,她多次来这里买过包子,包子味道很好,他们这几位经营者很用心地再做这个事情。

周延清:“慢娃儿”的就业引路人

这家包子铺是怎么开起来的?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周延清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摸底调查中发现,50多名毕业生只有不到10人能自食其力,如何能让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成了他的“心结”。

如何让这群特殊的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周延清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2018年,在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政策支持下,枝江特殊教育学校在高中阶段增设了职业教育课程。周延清觉得机会来了,通过走访调查,他将职业教育的方向聚焦到做包子上。

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周延清表示,这一行比较累,每天都需要早起。这一行,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些孩子学了以后,多多少少就业竞争压力会小一点。

为了让孩子们能掌握这门手艺,43岁的周延清先开始了自己的“学艺之路”。从本地的面点短期班学起,还在网上自己找来教学视频摸索。课余时间,他吃遍了枝江市大大小小的包子铺,边吃包子边琢磨背后的门道。

周延清表示,他学起来左手、右手不是那么协调,总感觉包子包出来之后不好看。与其说是他来教这些孩子,还不如说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他们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哪怕闭着眼睛下剂子都是一样的,上下不超过两克。

渐渐地,孩子们包包子的速度越来越快,每周的课时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看着孩子们日渐精进的手艺,周延清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间包子铺,让他们充分练手。2019年5月,“特爱包子铺”在学校门口正式开业了。

周延清表示,学校老师都在假期期间主动来帮忙,还有好多得到消息的家长也都跑来帮忙。刚开业的前两天顾客并不多,从第三天开始突然间就多起来了,后来发现是身边的几个热心朋友,在他们的朋友圈发酵起来。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这间包子铺只在周二到周五营业。早上4时30分,周延清和孩子们就要到店准备,和面、调馅、包制、售卖,营业到9时准时关门,回到教室上第二节课。由于经验不足,起步阶段常有次品包子出现,可顾客们却给了孩子们极大的包容。

周延清表示,当他们把一笼死面包子,就是没有发酵好的包子蒸出来了之后,他让孩子们把包子端到后面去不卖,但是顾客不愿意,表示只要蒸熟了就都要。每天早上店门口排起长队,很多人关注他们,关心这些孩子的创业,这些对于他是巨大的鼓励。

从“特爱”到“慢娃儿” 小包子大梦想

包包子的手艺让周延清对学生们的就业充满了信心。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由于他们大多无法与人语言交流,几乎没有店铺愿意聘用这群“慢娃儿”。好不容易学会的手艺,难道就这样放弃?

周延清表示,他们想到了扶持这几个残疾学生抱团创业,于是他们成立公司,扶着他们继续往前走,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加有尊严的生活。

2022年再度开张的包子铺改名为“慢娃儿”,避开早点生意的快节奏,专心致志打磨速冻生坯包子,全天销售。

包子铺所有权完全归属“慢娃儿”们,周延清是“编外顾问”不拿报酬,财务由第三方专业机构代管。经过两年多稳扎稳打的经营,让掌握了手艺的“慢娃儿”有了出师开店的勇气,也吸引了更多的“慢娃儿”加入包子铺。

33岁的谢毅是轻度智力障碍,2024年1月份,经过枝江市残联的介绍开始学做包子。这是他辗转找到的第五份工作,虽然只来了半年时间,但谢毅的变化却让父亲喜笑颜开。

谢毅父亲谢远兵表示,现在孩子愿意和别人交流,喜欢跟人沟通。作为家长,看到孩子能融入到社会,他非常高兴。

虽然手眼的协调度不高,但经过努力,谢毅已经能够擀出标准的包子皮。每张皮都是中间厚、两边薄,直径在6厘米到7厘米之间。今天的生产任务不重,周延清开始教他如何包包子。

杨兴链是谢毅的师父,他手指翻飞,手中的面团一捏一揉,只需几秒钟,精巧的包子便轻松成型。杨兴链作为包子铺里学艺时间最长的店员,他也是从擀皮学起,足足练习了两年才真正学会包包子。杨兴链从小聋哑,还有些智力障碍无法用语言沟通,包子皮的厚薄与手劲的轻重全是靠他和周延清打着手语交流慢慢摸索。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面对“慢娃儿”们的“慢”,周延清拿出了十足的耐心,做不好没关系,再来一遍。作为包子铺的幕后军师,面对市场的反馈,周延清同样拿出了十足的耐心,不断地调整着包子的配方,适应顾客的需求。

在周延清和“慢娃儿”们共同的努力下,赢得顾客青睐的包子开始批量供应枝江市的30多家餐饮门店、食堂。每当夜幕降临,热气腾腾的“慢娃儿”包子已经成为不少餐厅的热门主食。有了稳定的销路,“慢娃儿”们的月收入已经稳定在平均每月4000元以上。两年时间,“慢娃儿”们慢慢地拥有了自己赚来的积蓄与生活。

周延清:一切美好会随着努力慢慢到来

慢慢地学会包包子,慢慢地学会自食其力。周延清表示,天生残疾是回避不了的,但只要坚持下去,慢一点也没关系,一切美好都会随着慢慢努力而到来。

来源:央视网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商家免费入驻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