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第一雅虎网 » 站长资讯 » 教育考试 » 教育资讯 » 文章详细

甘肃农业大学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https://authserver.gsau.edu.cn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次数:74次 发布时间:2024-11-30

甘肃农业大学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https://authserver.gsau.edu.cn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是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历经“三易其址、四更其名”。

1.jpg

学校以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坚守“臻进人类健康、裨益国民生计”的办学初心,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立足甘肃、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坐落于兰州市安宁区,占地237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9月,在校本科生16638人,硕士研究生4332人,博士研究生783人。现有教职工1633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人、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0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7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5人,甘肃省陇原人才349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专家、优秀教师25人。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农业元素融入思政教学,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同向同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了富有甘农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学校获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院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聚焦“四新”建设要求,凝练优势特色,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学校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全国50强,草学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

坚持“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开设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课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一流课程73门、省级优秀学位论文93篇,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31部。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3万余人,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孙其信、康相涛,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甘延太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五年,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9项,到位总经费达6.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104项,授权专利2500多项,第一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600多篇,在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林果产业、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学校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校内高水平研究平台+校外教学科研综合基地+专家院+农家院”为依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学校建成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部省级教学科研平台69个,专家院37个,科技小院21个。培育出亩产超万斤的加工型“甘农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超强抗寒“陇油”系列冬油菜新品种、优质高产“甘农”系列紫花苜蓿等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出国内首台藜麦、胡麻联合收割机,形成“需求调研+技术攻关+选点示范+县域推广+全面转化”五维一体兴业富民新范式。注重以科研反哺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生态分盟、“一带一路”生态水利与新能源合作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和“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成员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实施高级研究学者、青年访问学者、短期研修和科研专项访学等出国(境)项目,设立学生出国境专项奖学金和外国留学生校长奖学金,大力支持学生参加《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中美国际青年YES交流生项目、国际组织实习及参访项目、寒暑假短期交流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等,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数据截至2024年9月)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商家免费入驻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