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质量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学校工作任务的主体是传递知识,培育人才,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首先面临的是价值选择问题。所谓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要求。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要求是多样的,所以价值功能也千差万别。在社会转型期间,价值的冲突和价值的融合是经常发生的,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是要正确、全面地判断社会当前的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整体地、辨证地把握价值体系,树立先进、可行的育人指导思想。
2.学校质量管理以人的质量为中心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它所追求的是培养出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它的成果也要以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为衡量标准。学校工作质量的核心是围绕人的质量而形成的质量链条:校长及领导班子的质量即素质—(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教师的质量—(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学生的质量。
3.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具有一点多面的特点
学校育人的质量目标归根结底是学校公众的利益要求的反映,而学校面对的公众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校实际操作中的学生质量标准不是点、面,而是立体结构。学校在教育事业中的主导角色是社会意志的执行者,它在国家的指导下努力实现社会的根本利益,所以它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一个基本点即带根本性的质量目标(质量基准目标)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大地元点”,以它为准协调与整合来自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这个质量基准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以全面、主动发展为内容的发展性素质。
4.学生素质特性决定学校质量管理具有创造性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成长中的人,他们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他们的特点以及上述相互作用,构成了质量管理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就对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创造能力提出了挑战。
5.管理活动对象的多样化
学生质量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校内、校外因素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介入进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质量。在这些因素中,除学校教师有意识地施加影响外,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传媒的形形色色信息、学生所在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状况、学生家庭的文化及道德背景、学生校内外伙伴的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等。这些因素形成复杂的互动网络,共同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过程。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对学生施加教育,有责任对各种有利或不利的社会因素加以微观调节。鉴于这一点,学校质量管理必须从系统的质量管理出发,建立起校内外合作的教育系统网络,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克服和抑制消极因素。
1.管理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